米奇-怀特 Mickey Wright

出生时间:1935年2月14日

身高: 1.75米

国籍:美国

出生地:加利福尼亚州  圣迭戈

转职业时间:1954年

退休: 1969年

职业胜利: 90个

11岁就成为高尔夫明星

1935年,米奇-怀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出生。小怀特圆润的小脸蛋颇讨人喜欢,更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9岁时,怀特在爸爸的带领下第一次打小白球。让怀特爸爸也出乎意料的是,小家伙对高尔夫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很多年之后,怀特回忆起第一次打高尔夫的情形时,她说“真好玩,就像打鸭子一样!”此后,小怀特在爸爸的带领下经常出入高尔夫球场。两年之后,怀特已经11岁。在这一年,她第一次破百,随后越打越好。接着,她的照片上了圣地亚哥当地的报纸,图片说明写着——这就是下一个高球宝贝吗?

怀特从未为自己未来从事什么职业而发愁,她说,“在我11岁破百上报纸时,我就已经暗下决心:以后要成为一名高尔夫职业球手。我也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我希望自己能在高尔夫这幅美丽画卷上留下我的笔迹。”

在14岁时,怀特第一次突破了70杆,并在加州南部青少年锦标赛中夺下了冠军。这场比赛对怀特来说是个不小的转折点,在业界有着很高声誉的哈里-普瑞斯(Harry Pressler)对怀特的挥杆赞叹不已,并收她为徒。

从师时,怀特的挥杆动作已经大体成形。但哈里-普瑞斯说道:“你的动作还需要改进,有些细节你必须得改过来。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地挖掘出自己的潜能,打出更棒的成绩。”改动作说起来容易,但怀特这几年的动作已经根深蒂固,即便只是在细节上做一些修改和调整还是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不管怎么说,怀特找到一个好老师,加上自身的聪明和身体的运功天赋,她很快登上更高的台阶,这正是典型的千里马遇伯乐的故事。

一个身材苗条、比例协调的高个子美女,她的挥杆优美至极——球划过的优美弧线、恰倒好处的落点、充满力量的挥杆动作让人无可挑剔。见过怀特挥杆动作的人都为她的流畅、优雅赞叹不已,不少人甚至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人居然可以达到此等完美的高度?

也常有人评价说,“怀特的挥杆就已经预示,成为一个伟大的高尔夫球手对她来说是早晚的事情。”事实上,怀特的成就也证明了这些人的论断。好的动作,是怀特成功的源泉,这已经是一致公认的事实。当然,也得感谢电影和电视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高球手们更大限度地为球迷们关注。

1952年,还不满17岁的怀特就一举拿下了美国女子青少年赛冠军。与五次在英国公开赛上捧走葡萄酒壶的汤姆-沃森(Tom Watson)一样,怀特也曾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专业。不同的是沃森1971年从斯坦福大学毕业,而怀特差不多比他早20年。在斯坦福上大学时,美丽优雅的怀特毅然决定转为职业球手,这个梦想在1954年得以实现。

当怀特还是一名业余球手时,他已经赢得了1952年的美国女子青少年赛冠军,1954年,她又被评为当年“世界最优秀业余球手”。这一年里,她同样在美国女子公开赛上打出了好成绩。在父亲的坚持下,怀特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但她并不开心。她只想着去打高尔夫,她的父亲也没有忽视她在高尔夫运动上的天赋和实力。父亲给了怀特1000美金,让她重新开始高尔夫之路。

LPGA史上的一盏明灯

1955年,怀特转为职业球手,并在第二年赢得了一生中第一个LPGA巡回赛的冠军。1957年,她赢得了三站冠军,但在当年的美国女子公开赛上,怀特只打出79-82-81-80的成绩,第二年,她打得更好些。

1958年,怀特又赢得三个比较大得赛事冠军和LPGA精英赛、美国女子公开赛的冠军。随即,她成为美国女子公开赛冠军队伍中最年轻的冠军,这时她23岁。在这场比赛中,她轮轮领先,最后以低于亚军5杆的成绩夺冠,还以低于标准杆两杆的成绩打破了Babe Zaharias1954创下的记录。

第二年,怀特在美国女子公开赛上展开卫冕之战。她以低于标准杆三杆的总杆成绩刷新了自己的记录。此后,她又赢得了四个美国女子公开赛冠军,她在这一赛季的冠军总数也达到13个之多。

尽管怀特很快在高球界引起很大的反响,但她真正的胜利的到来应该还是要算1958年。这一年,她同时获得美国女子公开赛和LPGA锦标赛的冠军。事实上,从1958年到1964年一直都是怀特的黄金年,她在这段时间里获得了8个非常重要的冠军头衔。从1961年至1964年,怀特也一直稳居奖金排行榜的首位,无人能撼。就在1963年,她在一个赛季里创造了13冠军的记录,至今也没人打破。1964年,她还捧走了11座冠军奖杯,连年大丰收。

1995年就开始美国女子公开赛上捧走第一座冠军奖杯的安妮卡-索伦斯塔(Annika sorenstam)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过18个冠军,却也才在2002年与怀特共同成为LPGA历史上仅有的两名同一赛季中赢得11场比赛的球手。

美国女子公开赛历史上至今还保存着怀特例外两个记录——一是获得冠军数最多的选手(4个:1958年、1959年、1961年、1964年),贝齐-罗斯(Betsy Rawls)与她齐名,也为4个(1951年、1953年、1957年、1960年);二是在1964年的比赛中最大反击杆数为5杆,使得她第四次蝉联美国女子公开赛冠军。

1969年,怀特因为脚和手腕腕关节严重受伤,渐渐淡出比赛圈。她82个LPGA冠军头衔让她的职业生涯熠熠生辉。1980年,她最后一次打巡回赛 。她还打过一些常青巡回赛,如1995年的Sprint 常青挑战赛。从1956年到1969年,怀特给高尔夫历史书写了一段惊人的传奇。直到她的左脚被发现骨质增生,随后进行了手术。术后,她只能穿网球鞋。当她的脚彻底恢复后,

怀特在职业生涯里,立下了赫赫战绩。除了一生中在LPGA夺得82个冠军头衔以外,她还在1961年同一赛季里拿下了美国女子公开赛、LPGA锦标赛和冠军保持者(Titleholders);在1962年和1963年,她两次在LPGA上创下四连胜的记录,她还在1963年这一赛季里拿下13个冠军。她的辉煌令人折服。

最后,谦逊而又有耐心的怀特把用一生精力打拼下来的荣誉和名声撇在一边,她不像别的离开高尔夫后就著书、搞音乐、钓鱼……而是选择了去佛罗里达州做一名隐士。

怀特的确是举世瞩目的高尔夫天才。如果你非要为女子球手评出“三巨头”的话,那么勿庸置否怀特也是其中的一位成员。怀特的职业生涯证明了女子的游戏也可以像男人游戏那样令人兴奋和激动,同时也为所有的女子球手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莱德杯的经典争执

12582

一、不适于使用之球

塞弗·巴里斯特罗斯是西班牙历史上最伟大的球手,他和美国球星保罗·阿辛格之间的恩怨也是莱德杯历史中重要的篇章。1989年在英国钟楼球场的莱德杯对美国队来说压力极大,因为在垄断莱德杯20多年后,他们连续输掉了1985和1987年两届比赛。美国队太想在这场比赛赢回莱德杯,双方的比赛竞争异常激励。在最后一天的个人对决中,塞弗正好与阿辛格分到了一组,比赛刚开始不久,塞弗在一洞比赛过程中就向阿辛格提出要更

换自己有划痕的球。但出乎意料的是,阿辛格居然拒绝了塞弗的要求,而是叫来裁判进行裁决到底是否可以换球。需要解释的一点是,巡回赛的球员之间存在这样一种默契,往往有人提出此类要求时,同组的球员都会同意,而且不需要裁判介入。但莱德杯不是一般的比赛,这也就不难理解阿辛格会做出这样的回应。在裁判一番检查后,驳回了塞弗换球的申请(根据规则5-3,只有当球有明显的切痕、裂痕以及明显变形时才能被视为不适于使用之球而被允许替换),于是塞弗对阿辛格说了一句“你想要以这种方式来打今天的比赛么?那我奉陪到底。”两人的比赛十分焦灼,阿辛格在第18洞击球下水后,塞弗带有报复意味地与他争论最后入水点的具体位置。本场比赛最终以平局告终,但这足以让欧洲队将莱德杯捧回家。

二、一球条件

1991年的莱德杯在美国基洼岛举行,塞弗和阿辛格的针锋相对从上一届延续了下来。在第一天上午的四人两球赛中,美国队的阿辛格和贝克组合恰巧又对上了欧洲队的塞弗和奥拉沙宝。开始的前几个洞阿辛格一直对塞弗的人品提出质疑,因为他认为每当贝克要准备击球时,塞弗就故意清理嗓子发出噪音影响贝克。不过更激烈的争论还在后面,由于莱德杯使用一球比赛条件(即一轮比赛期间,一方使用的球必须是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同组的球员在一轮比赛过程中不能使用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球。美国队的两名球员虽然使用的是同一品牌的球,但是型号略有不同。如果不小心换了不同型号的球使用还是要受到处罚的。虽然这些细微的不同并不会给球员带来任何利益。大意的美国队忘记了他们使用的是不同型号的球,就这样交替着用了几个洞,这些都被不动声色的塞弗看在眼里。几个洞过后塞弗向裁判提出了申诉,说明了他发现的情况。这时的阿辛格怒不可遏,认为塞弗人品有问题,他解释说“你知道我们不是故意作弊,而且这也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利益。”然而塞弗反驳道“你说的没错,但是作弊和违规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但比洞赛的规则此时却帮助了美国队,因为比洞赛有一个“既往不咎”的原则,那就是如果同组的球员发现对手违规,他(们)可以忽略而不指出来。并且一旦在下一洞开完球,同组球员就不能再向对手追诉之前的违规行为。换句话说,一旦美国队在下一洞开了球,他就不能再追诉之前的违规行为。虽然塞弗没能在规则上占到上风,但他和搭档奥拉沙宝以及两名美国队员共同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莱德杯历史上最精彩的四人两球赛,西班牙人最终以2&1的结果获得了胜利。

三、大方的OK球

虽然莱德杯比赛总是充满了火药味儿,但一些展现运动精神和绅士风度的画面却更加鼓舞人心,闪耀着伟大的光芒。

比如1969年尼克劳斯给英国球员杰奎琳的那个历史上最大方的OK球。当时的比赛还是32场组成,之前的31场打成了15.5比15.5,而美国队的尼克劳斯和英国队的杰奎琳成为了决定整场比赛胜负的关键。在第18洞五杆洞,两名球员都用两杆将球攻上果岭,尼克劳斯的老鹰推过洞5英尺,而杰奎琳则推短了两英尺。尼克劳斯回推进这个困难的小鸟球后,他当着8000多观众的面,捡起来杰奎琳的mark,给了他OK的小鸟球。

两名伟大的球员战平后,英美两支队也整体打平,但由于美国队是卫冕冠军,他们还是保留住了莱德杯。事后尼克劳斯对杰奎琳讲:“我知道你不会推失那一杆的,但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我根本不会给你这样的机会。”

虽然当时美国队的很多队员对此颇有争议,认为在这种压力下杰奎琳有失手的可能,从而让美国队不是打平而是直接胜出。但时间证明,这样一个伟大的举动比一个冠军会让人们铭记更为久远。不过欧洲队也有礼尚往来的时候,2006年在K高尔夫俱乐部举行的莱德杯第三轮个人赛中,现任欧洲队队长保罗·麦金尼第18洞给了美国队的JJ·亨利一个20英尺长的OK球,原因是一名裸奔者跑上了果岭,他认为这使得对手分了心,从而很大方地与对手握手打平。如果没有这个绅士的决定,欧洲队很有可能刷新最大获胜领先优势,但有些事远比胜负和纪录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