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寇总的正名大战

事件始末:

新浪高尔夫论坛起风云。他,是业余“高手”,动不动就是红字,7字头;他,活跃在京城各大比赛,总杆冠军亚军季军收揽无数;是“写手”,还是真正的“高手”,论坛中唇舌相见。

寇总的传说,源远流长。有人说,寇总的成绩是写出来的,好多人跟着证明,寇总的成绩真的是写出来的。还有好多人跟着旁证,寇总的成绩应该是写出 来的。更有好多好多人跟着遐想,寇总的成绩听说全部是写出来的。于是,寇总坐不住了,发起反击。说自己,勤学苦练,认真打球,进步很快,说有些人,嫉妒贤 良,出言不逊,不讲道德,说还有些人,人云亦云,皂白不分,不值理睬。

于是,在几位坛中大虾的撮合下,2009年6月17日下午,在叠泉,搞了一场“正名之战”,选的是浅蓝T。成千上万人观看坛子直播,有人替寇总说话,有人专心看球,有人分析、猜测、判断….。.

高尔夫没有如果,只有结果。结果是,寇总打了80杆,我不知道,但我觉得寇总有点可爱了。

今天的“寇总正名之战”结束了,我们几个受论坛球友委托的人全程参加了这次寇总在北京叠泉球场打球的活动,有关赛事的主要过程和结果已经以实况的方 式在论坛上报道,但是限于报道的条件,赛事的完整过程和细节未能及时报道,所幸,拉夫小四等球友对赛事进行了全程录像,并将在第一时间放在网上供球友观看 和欣赏。

本文将力争在最大程度公正的立场上重点汇报我们关于这场赛事的观感。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赛事的来历和缘由我们不想去回溯和评说,但是赛事所遭遇到的空前关注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在此我们首先要感谢全体关注此次赛事的球友和促成赛事得以举办的STAR老师和聪聪羊老师,当然,我们更要感谢这次赛事的主角寇总。

同时我们还要感谢为此次赛事提供方便的叠泉球场和叠泉球场总经理梁总,一个彬彬有礼很有些雅儒气的绅士。

总体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有意思的赛事。

我们认为,最大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导致这场赛事的原因和赛事本身。

这事实上并非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对抗比赛,比赛的主角寇总是在与自己比赛,在与球场比赛,是在与自己的体能和控制力比赛,在某种程度更是在与他认为不公正的舆论和社会偏见比赛。而我们,作为同场的球友,只不过是这场比赛的见证人。

同时,作为见证人,我们也承担了这场特殊比赛有关规则的裁判,但是我们只根据规则裁球,我们无权也不可能对有关的人和事进行任何评判。

我们有理由相信,寇总能够坦然的以这种公开和接受见证的方式进行这场比赛,表明了一种勇气和态度,而这种勇气和态度是值得我们赞赏的。

我们见证并且有责任向广大球友汇报,这场比赛是否严格或基本严格按照高尔夫规则进行的。

此外,我们理解寇总希望通过这场赛事的结果,向社会证明他在遵守高尔夫规则的前提下确实具有打出较低杆数的能力或潜在的能力。

一、赛前

相信大家已经从前期的报道中知晓,寇总在赛前提前四个小时便到叠泉球场进行练习,仅从这点判断,我们也感觉到了他的勤奋和对这场赛事的认真。不 过,坦率的说,在有关这件赛事的活动中,我们无法判定寇总是否是最勤奋的人,因为高尔夫大傻在昨夜收到某位球友的短信说准备让他今天与寇总同组打球后,高 尔夫大傻早上三点就起床,早上五点已经跑到练习场等开门了。当大傻在早上八点终于弄清楚他收到的短信只不过是个玩笑,他已经抡完了伍佰次一号木。

我们这些担任见证人的球友陆续到达球场后,我们在练习果岭上见到了正在练习的寇总。寇总给我们表演了五次从二十码的深沙坑里切球,效果确实不错,五个球离洞杯的平均距离应该不超过一码。接着寇总又给我们表演了几个果岭边的短切,效果也不错,基本都在洞杯附近。

随后,寇总在表达他对某些网友言论极其愤慨的同时,顺带向我们介绍了他学习武功的经历。从他表演的大劈叉及金鸡独立来看,寇总确实具有一般人很难达到的身体柔韧性,有专家认为,柔韧性对打好高尔夫非常重要。

随后我们与寇总沟通确认本次赛事执行的规则,本次比赛将从蓝梯开球,适用规则为最新2008版高尔夫规则(中文版)和球场当地规则。

寇总对此表示同意并强调本组有四个球童,有关当地规则以球童的意见为准。担任裁判和见证的球友对此表示反对。根据我们到达球场后向球场权威人士了解的情况,球场所有的当地规则已经载明在球场记分卡上,我们认为当地规则须以记分卡上的有关条文为准。

我们要求本次比赛有关规则须以裁判的意见为准,在任何情况下,球童无权对本次比赛的规则问题进行评判。如寇总对裁判的裁决有疑问,可以参阅裁判 随身携带的2008版高尔夫规则(中文版)寻求依据。如果参阅规则文本仍然不能让寇总信服,可以按照各自对规则的理解击打二个球,分别记录两个成绩,然后 将争议提交到网上或提交给国内规则专甚至高协寻求裁决。

寇总对我们提出的上述要求表示同意。

我们特别提出了要求寇总每洞推球入洞,寇总对此没有异议。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产生了一种没有太多根据的感觉,关于坊间流传的一些故事,假如是真实的或有某些真实的成分,其成因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并非完全 刻意所为,而可能一定程度上也与对规则了解的不够有关。 关于这个问题,最应该受到批评的是中国高协,对高球规则的宣传不够,至今市面上仍难以找到可以供绝大多数高球爱好者学习的高球规则中文版。

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寇总对我们关于执行规则的要求的理解和同意,至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比赛有可能在正确执行规则的前提下顺利完成。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寇总面临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也许这是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甚至想象过的。从他流露出的情绪看,我们相信他需要很强的控制力 去平衡他所承担的压力和情绪。我们甚至相信,关于这次挑战,从成绩层面看,最终的结果可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控制力而不是技术。

我们事前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为了给寇总提供一个相对更公平的环境,尽量减少他的压力,我们已经劝阻了一些希望到球场观战的球友。诚然,我们 无法消除他全部的压力,其中可能也包括现场摄像和拍照可能带来的压力,我们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寇总似乎并不惧怕镜头,他在镜头前显得分外的活跃与轻 松。假如他早年从影,或许今天他已经是一个喻户晓的明星也未可知。

大家在出发台再次相聚,寇总很有礼貌的再次对大的到来和见证表示感谢,气氛融洽。

二、赛途

挑战从第十洞蓝梯开球。

在开球前,裁判确认了各位球友使用的球的品牌和号码。尽管出自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有人在赛前提醒过裁判应该亲自对球做标记,裁判并没有这样做, 事后回顾这一点,应该是正确的做法,首先,全场寇总十四个木杆开球,有十二个全部在球道上,目力清晰可见,不在球道的两个球,也没有混淆或导致争议行为的 可能。其次我们作为见证人和裁判,本身应该遵守高尔夫运动的基本精神,尊重和体谅对方。

寇总在梯台上礼貌的询问谁先开球,其他球友同声表示寇总是今天的主角,当然是寇总开球,气氛是轻松愉快的。或许是因为压力或许是因为其他我们不 知道的原因,寇总在做准备动作时突然停了下来很严厉的说:“我有个要求,我打球的时候别人不要走动和说话,如果发生两次,我就不打了!”原本就在静立的大 家听了一愣,气氛立刻变得凝重起来。

事后回顾,寇总当时说这话并无任何毛病,但是并不一定有必要,这次受荐见证的球友,皆是有多年球龄,并且在礼仪方面很注意的球友。寇总的这一番话,让原本很轻松的氛围变得凝重起来,这一洞,寇总上来就打一个破击跟这也许不无关系。

在第十洞果岭上,裁判为了避免让同打的球友尽量少影响寇总的节奏,要求同打球友推完第一杆后如果在离洞口一根金属把距离之内就直接OK拿走不要再推了。 裁判同时再次告诉寇总他必须推球入洞。

在接下来的第十一洞(Par5)发生了一次涉及到规则的问题,寇总在打完第二杆后,径直走到位于球道中央的球前拿起球看了一眼后又放下,这时候他离 球车道上的裁判大约不到五十码并且处于裁判的注视之下。裁判对寇总的行为并没有进行判罚,其原因是裁判认为他不是在有意的移动球或改善球位,只是出自于辨 认球的目的且并没有从此行为获得明显利益。但是在这洞完成后,裁判正式提示了寇总,根据规则12,他如果出自于辨认球的目的需要拿起球,他应该知会同组球 友或记分员并做好标示方能动球,否则根据规则将导致一杆的罚杆。寇总开始似乎并不明白裁判在说什么,随后表示了他懂了并在今后会注意。

同样在十一洞,我们注意到寇总主动的修铺果岭上的打痕,这些打痕并不在他的推击路线上,并且看起来他也不是故意要做给任何人看。

我们或许可以相信,这些行为更大的可能是出自于不经意的习惯而非刻意,关于这个话题,可以讨论的内容很多,限于篇幅我们不进行展开。

在这洞寇总有个很好的鸟机,但是非常遗憾,幸运之神似乎还没有起床,寇总的球擦洞停在洞边一寸的地方。

寇总没有马上推完这个球,而是做完Mark让别人完成推击后自己再推,从这个细节上,我们发现寇总的心理和情绪在逐渐调整到正常状态。

随后的几个洞寇总一路打帕,其中有几个鸟机,寇总均未能推进去。寇总对自己很不满意,一路嚷嚷,我今天应该四个鸟啊,不应该啊!

尽管我们或许对高尔夫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当时我们似乎都认为寇总今天的状态打出70多杆很有可能,在压力下,六个洞+1确实是个不错的开局。

戏剧性的场面出现在第十六洞梯台上。

走上梯台的寇总突然很情绪化的高声嚷嚷咒骂一个网名,说这个网友发帖子声称寇总以前在这个洞打的老鹰是用手扔进去的,今天我打个老鹰给你看看,说完便奋力的一挥,球直接朝着球道右侧OB 桩外飞了出去。

一个无可争议的OB!

空气仿佛有些凝固。

这是一个蓝梯454码的短Par5洞,对于一个有一定开球距离的球手来说,确实存在两上打老鹰的机会。

寇总开球OB不仅葬送了打老鹰的机会,同时也让这场赛事的最终可能成绩开始朝着不利于寇总的方向发展。

显然,目前的状态是寇总控制力和情绪争斗的结果。

仅就我们前面几个洞看到的情况而言,我们不能说寇总挥杆的动作是最优美的,但是他的击球的效果是很好的,并且,我们都认为寇总今天的挥杆节奏确实很好,而挥杆节奏对于一个球手获得稳定的理想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从寇总身上,我们看到了情绪对挥杆节奏的影响,同时也让我们联想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例如一些或某个社会成员不慎的言论可能导致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心理或情绪某种程度上的伤害。当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也许不是我们应该在此讨论讨论的内容。

看着无语和茫然的寇总,我们知道他此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时我们也钦佩他的或许出自于本能的对压力的控制力,寇总再次开球上了球道,并且从二百多码的地方将球击上了果岭。

同打见证球友推杆开的球非常好,离旗杆只有160码,寇总走过推杆的球边时对推杆球友说:“你应该打老鹰!”。

推杆凝神片刻,瞄准旗杆一挥……。推杆的球下水了。

推杆的球下水,对于在场的一些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球下水,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就是高尔夫,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事情确实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这段话看起来有些游离了当时的场景和主题,但是其中包含的道理可能与赛事的来由及状况乃至整个事件的起源不无关系。

寇总在这洞三推,本洞成绩+2,寇总的脸色很难看。

作为打了多年球的业余爱好者,根据我们自身的经验,我们知道这个+2可能是整场赛事最后成绩的关键甚至有可能是赛事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如果寇总因此在后面的洞顶不住,导致崩溃,赛事的结果(不仅仅是赛事的成绩)会很难看甚至赛事无法顺利结束。

我们这些见证人都是普普通通的高尔夫爱好者,由于我们自己不知道的原因,被推荐前来见证这场赛事,我们之所以同意前来参加是基于我们热爱的球友 们的友谊和无法推却的盛情,同时我们也理解这是我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作为与有关事情并无直接关系的普通高尔夫爱好者,我们有 我们自己正常的生活,有我们自己的正常工作,我们不希望这场原本很简单的赛事演变得很复杂,更不希望仅仅由于我们曾经介入便无法置身度外。

在我们到来之前,尽管我们在思想上在行为上都希望并力争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但或多或少我们的内心或潜意识里也曾有过因为好奇或其他而希望看到某种具有戏剧性的极端场面,但是在这洞之后,我们的内心或者说潜意识已经有些改变,我们此时唯一的希望是赛事能够顺利完成。

为了最大程度上公正并减少对寇总的干扰或影响,根据我们自己赛前的商议制定的原则,除了他开出好球之外我们为之叫好,我们对他符合规则的打球不表示任何态度,此前我们一直这样做,但是在这洞之后,我们开始安慰寇总并鼓励他稳住,静下心来慢慢打,还有机会。

后续的影响是显然的,寇总在接下来的第十八洞,转场后的第一洞、第二洞接连吃下破击。如果没有按照寇总前六洞的状态正常发挥,或许结果会有些区别。

很遗憾,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这才是高尔夫。

若我们说十六洞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场赛事能否获得一个好的成绩,而后续的第七洞的沙坑救球所导致的结果决定了最终的成绩是定格在7字头还是8字头,尽管我们认为这个成绩本身并没有太大意义。而第七洞有关沙坑的争执,让我们对我们所希望了解的真相颇有帮助。

寇总的球进了果岭前的沙坑。

寇总的球停留在沙坑里一条沙耙耙出来的浅沟里。

寇总举手示意裁判前往,寇总要求将球移动到沙坑里平整的地方。

寇总陈述的理由是沙坑应该是平整的,沙坑有沟显然是球场疏于管理,并且根据寇总以前参加业巡赛的规矩碰到这种情况是可以移动到平整地方的。

裁判拒绝了寇总的要求,并举着手中的规则给寇总讲解规则有关在现状下打球的理念以及障碍区的概念。

裁判的说教似乎并没有让寇总信服,寇总仍然坚持说沙坑里就不应该有沟。

见证的球友于是又引经据典的给寇总讲解了一些世界著名球场的沙坑种类。

见证球友的引经据典仍然没有让寇总信服。

见证球友Jason博士见状走到沙坑的另一端,指着自己位于沙坑里的球问寇总:“我的球也在沙坑里,球位比你的更糟糕,我现在要求拿出沙坑来打,我能吗?”

寇总听了愣愣的看了Jason博士好几秒钟,然后一声不吭的走到自己的球前准备打球。

Jason博士不愧是从事教育学的留洋博士,确实懂得因材施教。

寇总的沙坑救球很不理想,滚出了果领。

寇总又举手对裁判说:“我的沙坑球不应该是这个水平,我要求再打一个,这个球不算,就是打给你们看”。

裁判再次拒绝了寇总的要求,只是简单的对寇总说,你等这洞打完后你可以再表演一个。

寇总又打出了一个+2。

再次+2的成绩并没有让寇总忘却刚才裁判的允许,打完这洞后寇总马上回到沙坑表演沙坑救球,确实将球切到了旗杆附近。

事后裁判反思这段经过,非常遗憾失去了一次给寇总讲解规则有关使用中球和一轮中关于练习的概念的机会。

走出沙坑以后,寇总走到裁判跟前对裁判说:“太不公平了,沙坑里面怎么能有沟呢?怎么就非让我在沟里打呢?”

裁判说:“规则是公平的,对任何球员都一样,你只能说你今天运气不好”。

寇总对裁判的说法非常赞同,并且要求裁判在比赛报道或汇报中证明他今天运气确实不好。

裁判鬼使神差的答应了寇总的要求,并且承诺一定用正式的方式对此进行证明。

我们确实有证据证明在这次赛事中,幸运之神并没有带有明显倾向性的眷顾寇总,关于这一点,支持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第7洞寇总的球停留在沙坑的沟里,十六洞开球OB,几次鸟机都擦洞而过等等。

寇总在第九洞推球入洞,挑战赛结束。

寇总走下果领,脱帽与见证球友、裁判以及在出发站等候的球场管理人员一一握手致谢。

随后,寇总又对数十个站立在院子中等候出场的球童鞠躬致谢。

一、赛后

在走向球会的途中,寇总表示对今天的成绩和运气不满意,要求第二天在艾丽枫舍举行第二场比赛。见证的球友摇摇头头说:“没有必要了,这场球的结果,需要证明和可以证明的东西已经证明了”。

寇总听后接着对见证球友说:“通过这场比赛,那你们说我到底有没有实力打到七十二、三杆?”

推杆说:“高球包含的因素很多,打多少杆有时候不是最重要的,成绩可以证明一些东西,但成绩不一定能证明所有的东西”。

刀锋说:“你的球打得很好,但是你或许应该在对自己情绪的控制、高球规则和礼仪等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对自己要求更严一些,你的球会打得更好!”

Jason博士说:“你觉得我能打出红字吗?”寇总听完一愣,不知道怎么回答。Jason博士接着又说:“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最好打过73,不过我觉得我不能!”说完Jason笑笑,转身走进了会所。Jason不愧是留洋博士,说话到底什么意思总让人不明白。

老糊涂说:“让我说,如果你能去考过中高协的中级高尔夫裁判证书,比你在100次这样的比赛中打出红字还轰动,还牛!”

这帮人的回答都有些答非所问基本不着调。

二、结束语

这场赛事结束了,网上有关这场赛事和相关事项的讨论乃至争论成千上百,读完这些讨论,我们感到我们已经不需要再说什么。

似乎我们唯一可以说的是,我们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或许应该更多的想一些我们自己能为净化我们周围的高球环境、让我们的高尔夫回归到它应有的传统价值轨道中做些什么。

我们或许都需要更多的自省,还有宽容。

最后,我们还想建议,大家尽快结束在论坛关于寇总的争论吧,再争论下去已无太大价值。他只是个还不到30岁的年轻人,他或许只是一个与我们大家不太相同的人而已。他今后的路还很长,他怎么走,更多的是他应该考虑而不是大家考虑的问题。

我们的高球生活理应还有许多更轻松更有趣的话题,我们就不能找点更好玩的事玩吗?

谢谢大家!

PGA National Golf Course 全美国家高尔夫俱乐部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PGA全美高尔夫俱乐部(PGA National Golf Club)是美国职业高尔夫球协会的总部 (是PGA 的总部, 不是PGA Tour美巡赛的总部)。这个俱乐部包含四个18洞球场:

  1. 冠军球场(The Champion)
  2. 海格球场(The Haig)。 命名来自著名高尔夫球员Walter Hagen, 1980年3月4号完成。
  3. 斯奎尔球场(The Squire)。 取自著名球员Gene Sarazen, 第一个拿下Grand Slam的高尔夫球员。 1981年10月30号建成。
  4. 帕尔默球场(The Palmer)。 取自Arnold Palmer, 1984年2月28号建成。

冠军球场由汤姆-法 奇奥(Tom Fazio)设计,开放于1981年11月17日,是1983年莱德杯和1987年PGA锦标赛的比赛场地,还是1982年至2000年常青组PGA锦标 赛的场地。2001年,花费4百万美元由尼克劳斯重新改造,在第15洞,16洞和第17洞,设置了著名的金熊陷井(Bear Trap),2007年至今成为本田精英赛的比赛场地。

1990年,尼克劳斯重新 设计了PGA National球场,为了迎接该球场自1987年的PGA锦标赛以来首次举办PGA巡回赛的比赛,他又对球场进行了改建。结果是,现在的球场长 7,048码,标准杆为70杆,水障碍和沙坑星罗棋布,球道很狭窄,长草也比通常非大赛的球场要密。这个金熊陷阱很有名, 正是因为这个陷阱, 使这个球场成为非满贯赛事中最难的一个球场。沿着这3个球洞, 设置了大帐篷供观众看球, 这三个洞的票价比其他位置都贵。

第15洞

尼克劳斯在一次采访中说, 这个陷阱的目的就是要求球员打球时要准确和有信心。 即使将来球能飞出1000码, 在这里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因为这里需要的是准确性。尼克劳斯先后两次更新设计这几个球洞, 最终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难打的三连洞。

第16洞

PAR 3的第15洞是斜纹果岭,PAR 4的第16洞是有水障碍保护的果岭,而PAR 3的第17洞果岭面积很小。 第18洞是双狗腿洞,长604码,相对于前面“The Bear Trap”的第15洞到第17洞,第18洞还会多少让球员们感到舒了一口气。此外, PAR 4的第10洞长525码,它可能是PGA巡回赛历史上最长的PAR 4洞了,唐纳德在打这一洞的时候,因为风速和风向,先后用1号木和3号木把球打上果岭。

第17洞

还有一个加大球场难度的因素是风。当风向改变的时候,球员们得适应变化。1984年在这儿举行的常青PGA锦标赛上,帕尔默在第二轮的好天气里打出63杆的好成绩,但接下来的一轮比赛只打出79杆的成绩,不过他最后还是夺得了冠军。

这个球场标准杆70杆,是2009年51个美巡赛比赛场地难度排名第七的球场。冠军球场共有78个沙坑,26个水塘。球场最低纪录是由唐纳德和查尔摩创造的是64杆。

从2009年本田精英赛的数据显示,冠军球场第17洞(190码的三杆洞)最难,平均用杆3.395。第17号洞的发球台可以有八个变化,开球必须穿越水塘才能上果岭,右侧是水,左侧是沙坑,果岭很小,落球点仅有30英尺左右,最难的旗杆位置是中间靠左。

以下是球场数据和球场难度统计:

PGA 国家球场 2009 难度排名 过去3年
球洞 标准杆 距离 平均成绩 排名 平均成绩 排名
1 4 365 3.88 15 3.913 17
2 4 464 4.009 13 4.081 10
3 5 538 4.786 18 4.763 18
4 4 376 3.88 15 3.919 16
5 3 217 3.06 11 3.128 7
6 4 479 4.366 2 4.377 1
7 3 226 3.085 9 3.089 9
8 4 427 4.115 8 4.067 12
9 4 421 4.051 12 4.061 14
10 4 508 4.117 7 4.201 4
11 4 450 4.083 10 4.186 5
12 4 427 4.143 5 4.076 11
13 4 388 4.126 6 4.091 8
14 4 465 3.979 14 4.065 13
15 3 179 3.322 3 3.273 3
16 4 434 4.168 4 4.177 6
17 3 190 3.395 1 3.305 2
18 5 604 4.823 17 4.951 15